企屡成欠税大户 "捞一票就关门"模式是主因
京沪穗三市近期先后公布第二季度“欠税榜”,房地产企业成大户。
在广州税务部门公布的48家欠税企业中,有38家为房地产企业,占了绝大部分。在北京,203家欠税企业中,有34家为房地产企业。
上海财税网日前发布第二季度欠税企事业单位名单,房地产业再度成为欠税大户。总额约1.9亿元的欠税额中,房地产企业及房地产经纪公司的欠税总额达6665.8万元,占总欠税额的34%以上。
去年底还占据“欠税榜”首位的上海罗事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罗事”),此次退居第二,欠税额为1802万元,较去年底超过3457万元的欠税额减少近一半。而此次“称冠”的是一家名为“上海子能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化工企业,欠税额为2550万元。
此次登上欠税榜的房地产开发及经纪公司有28家,但仅上海罗事一家的欠税额,已占这些房企欠税总额的27%,上海新明星房地产开发公司(下称“上海新明星”)以1420万元紧随其后。一家名为“上海新建置业有限公司”的外商投资企业欠税额也达1411万元。
事实上,此次“上榜”的房地产企业多为老面孔。除上海新明星外,上海振元房地产开发公司、上海金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房企,早在2006年底就已被列入上海的欠税“黑名单”。
此外,上海有色庆丰房地产有限公司、上海康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上海法华房产发展有限公司、上海海信广场有限公司(下称“海信广场”)等房地产企业,更是早在2005年二季度的欠税公告中就已“榜上有名”,其中前三家企业均为外企。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注意到,所有被列入欠税公告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其欠税额均属“以前年度陈欠余额”,几乎没有今年的新增欠税额,显然这些所欠税款都是陈年老账。例如,海信广场的负责人早已于2004年8月前后失踪,除留下当时在建的一栋商务楼及两幢住宅外,还欠税超过580万元。该项目最终由上海绿地集团接手完成。
据了解,欠税房企中,除了海信广场这样“中途失踪”的,还有一些是因为项目结束后公司就彻底解散,之前欠缴的税款也随之成为无头账,税务部门亦征收无门。上海一家房产营销公司总经理沈先生告诉本报记者,房地产企业开发每一个项目,均会成立单独的项目公司来运作,项目结束,公司即解散。这种模式可能是导致房企欠税情况较为集中且陈年旧账较多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