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房产公司用“往来账”隐瞒收入逃税案例
对深圳市某房地产公司而言,此番被税务机关“逮”个正着实在是件令人欷歔的事情。因为该公司经营规模不大,把公司逐渐做强做大无疑是条“正道”,但该公司偏偏动了歪脑筋,在税收上耍了些并不高明的花招,结果却给自己惹来了麻烦。这个案件生动地说明了一个道理:小聪明终究成不了大事业。
2011年5月,深圳市地税局第一稽查局接到匿名举报材料。经过稽查人员的初步调查,被举报公司于2000年4月10日成立,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曾在2000年开发过某房地产项目,2007年该项目销售完毕后,就再未有过新的开发项目。稽查人员一时感到有些迟疑——这是一家规模不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的项目也十分单一,应税收入也并不多,犯得着为了这点税收挖空心思、煞费苦心吗?
出于对举报人高度负责的态度,稽查人员依然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将该公司近年来的经营、纳税与项目开发情况进行了反复核实,同时派人实地了解企业实际办公地址,一次交锋即将展开。
5月31日,稽查人员不动声色地到达该公司经营场所,并迅速控制了财务室、法定代表人办公室等办公场所。但“恰巧”公司的财务负责人、法定代表人都不在,只有一名兼职会计在场。兼职会计称没有存放资料的铁柜钥匙,财务负责人的办公电脑设置了密码,公章也在财务负责人手中。经过一番周折,这位会计打通电话后,财务负责人又说一时不能回到公司配合检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公司在回避税务检查。
稽查人员整理了一下思路,把突破口就放在这位兼职会计身上,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你知道这样做的后果吗?”“你愿意承担本就不属于你的责任吗?”“你知道这是在害了老板和企业吗?”几个回合下来,终于使得当事人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配合执法行动,打开了紧锁的铁柜,也提供了办公电脑的密码。稽查人员调取了被查企业的2本账本、4本凭证账册和其他财务资料,成功完成了对该公司的调账工作。
从调回的屈指可数的账册资料来看,该公司的经营业务很少。从账本记载的业务来看,该公司每年只有少量的租金收入,以及公司日常成本费用支出,近2年的账务报表都反映企业出现经营亏损,几乎无税可征。面对这样的情况,稽查人员纳闷儿了:既然没有涉税问题,那么刚才何必要和稽查人员玩捉迷藏?
稽查人员一方面认真审核了4本原始凭证,查阅账上记载的每笔经营业务,务求对企业经营业务进行全面了解;另一方面加紧案件的外围调查工作,与相关人员进行询问笔录,从多个角度了解企业经营及纳税情况。当稽查人员注意力的焦点停留在企业的“往来账”时,一切谜底似乎都被揭开了。
往来账,即反映企业与业务伙伴资金往来的会计科目,这些科目素有企业税收的“避风港”之说,一些企业常常将应税收入计入这些科目,从而隐匿收入,转移利润。该公司正是运用了这一手段,将当期的商铺租金收入和转让车位使用权取得的收入,统统使用“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不结转当期收入,企图少缴有关税费。抓住了这个关键线索,纳税人其他的会计“猫儿腻”也逐渐浮出水面。
除了“其他应付款”,该房地产公司还使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会计科目,人为地调节当期利润,造成少计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少缴企业所得税。同时,还将2008年签订的一笔股权转让合同“伪装”成普通的资金往来,从而少缴印花税。然而这一切小花招都被稽查人员一一发现。
当稽查人员合上最后一本凭证时,对企业负责人说出了一句令大家都十分惊讶的话:“你们公司所有的税种都有问题。”的确,这家公司通过“往来账”隐瞒房屋租金等收入少缴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城建税;通过“伪装”合同少缴印花税,通过虚报土地、车船的数量,少缴土地使用税、车船税。
虽然少缴的税收总额并不多,但涉及了该公司应缴税的所有税种,这不能不令稽查人员感到有些意外。最终,税务机关对该公司作出追缴税款、加收滞纳金和罚款的处理,共计11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