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剖析:查处假冒伪劣奶粉牵出涉税大案
2013年3月,上海市食安办接到群众举报,反映注册在F区的4家企业销售的婴幼儿奶粉均为假冒伪劣产品。F区立即成立了由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联合组成的打击假冒伪劣专案组,对4家问题企业实施全面调查。经查询涉案企业的基本信息,查封的库存量与企业申报的销售收入及纳税情况严重不匹配。此外,还同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上述4家企业投资者均为张某。
征管数据显示,涉案的上海市A乳品有限公司自2010年以来每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在几百万元左右,年缴纳的各种税费刚过万元。但是网络查询时发现,这是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主页中提到年销售额达数千万元。这再次验证了税务机关的判断——该公司涉嫌隐匿收入。其余的3家企业——上海市B食品公司、上海市C营养公司、上海市D贸易公司均为长期零申报企业。鉴于上述情况,F区税务局稽查局决定对4家企业并案稽查。
2013年4月,税务专案组会同打击假冒伪劣专案组兵分4路前往黑龙江、内蒙古、浙江、北京等地开展外调核实工作。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确定了A公司的加工量、进口量和库存量。在反复的较量过程中,张某吐露了之前隐藏的南昌仓库,案件终于初露端倪。
稽查人员到达南昌后,仔细检查了入库记录后发现,仓库里原装进口奶粉的发货地不是上海,而是一家南昌的M营养有限公司。通过查询得知,M公司是一家婴幼儿米粉加工厂,其投资者也是张某。第二天,稽查人员联合当地执法部门控制了M公司。经查实,张某委托呼伦贝尔Y乳业公司加工奶粉,然后通过M公司将其灌装到带有“原装进口”字样的奶粉罐,再经南昌仓库销往全国各地。当初,稽查人员从内蒙古的资金流梳理委托加工商时,误把两家企业当成一家,才未发现这家加工企业。公安机关迅速对张某等人采取了行动。
稽查人员根据科学方法制定了奶粉的价格计算办法。面对海量数据,稽查人员夜以继日,仅用了3天时间就完成了价格计算,最终得到以下结果:国产奶粉的平均售价为114元/罐,进口奶粉的平均售价为132元/罐。A公司2010年~2013年3月的销售金额(含税)为9800余万元,除去已申报纳税金额,共计隐匿销售收入8000余万元。
在事实面前,张某承认为牟取暴利仿冒进口奶粉并逃税的违法事实,对税务专案组核定的隐匿收入数据确认无误。目前,公安机关已经提请F区检察院对涉案的9名犯罪嫌疑人实施批捕。F区税务局稽查局依据相关税法规定对A公司作出了税务处理决定,共计查补税款、滞纳金和罚款3000余万元。其余3家企业另案处理。